本报北京6月17日讯记者张景华报道: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专家、学者以“卡通在中国”为题,就中国卡通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研讨,从而为中国首届卡通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动画艺术是儿童对世界最初的理解,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卡通艺术起步很早,像《孔雀公主》、《草原英雄小姐妹》、《哪吒闹海》等一系列佳作在几代少年儿童的心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然而,近些年国产动画片走入了低谷,外国卡通产品趁虚而入,几乎占据了我国的儿童市场,一些不健康的产品也不断渗透,在进行文化渗透的同时,也在逐渐蚕食中国产品市场的经济利益。中国传统的民族卡通形象,如降妖伏魔的孙悟空、倒海翻江的哪吒、抑恶扬善的神笔马良,在现代儿童的眼中已经淡漠,而米老鼠、唐老鸭、忍者神龟、史奴比、加菲猫等外国卡通形象及相关产品已赢得中国小朋友的青睐。而国外卡通产品宣扬的一些消极价值观,对中国少儿起了不好的影响。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12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卡通在创作上无论是数量、质量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动画艺术,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的卡通形象,使我国自己的动画英雄形象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楷模和朋友,使中国的卡通事业走上民族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创造中国卡通事业的新时代,使我们的孩子在汲取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出来的有益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孩子在轻松娱悦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卡通已成为一门集文化、艺术、传媒、教育、产品等综合的艺术,也是一个新的文化、经济载体。为了推动我国卡通事业的发展,1995年底,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推出了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即建立5个儿童动画出版基地,重点推出15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办好5个儿童动画刊物。“5155”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少儿动画读物出版的繁荣。
在本届卡通艺术节上,除了“卡通在中国”专题研讨会外,还将举办影视周、卡通游园会、卡通及卡通相关产品博览会和文艺演出等。